2021高纯石英砂市场前景
发布时间:2021/9/2石英股份主要利用天然石英矿石材料从事高纯石英砂、高纯石英管(棒、板、锭、筒)、石英坩埚等石英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用于光源、光伏、光纤、半导体、光学等领域。
在光伏领域,基于较低的价格和稳定的质量,国产高纯石英砂替代进程加快。公司已进入龙基绿能/晶澳等主流光伏组件厂或其上游供应链系统,供应量逐渐扩大;以及在半导体领域,公司已经通过了TEL扩散/LAM腐蚀认证,AMAT认证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相应的半导体订单逐渐增加。
下游光伏市场对高纯石英砂的需求增加,公司作为石英材料的领导者,对高纯石英砂的需求旺盛,半导体产品也有望迅速释放。
高纯石英砂需求即将爆发,半导体放量指日可待。

光伏电池中有多子(多数载流子)和少子(少数载流子)。杂质越多,多子浓度越高,导电性越强。P型硅片是在硅材料中掺入硼,空穴是多子,自有电子是少子。N型硅片是在硅材料中掺入磷,自有电子是多子,空穴是少子。
因为N型硅片含有自己的电子(更多的电子),而且移动速度更快,所以N型硅片自然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
P型转N型,作为耗材的石英坩埚更换频率增加,对应高纯石英砂的需求激增。
与P型硅片相比,N型硅片对多晶硅原料和部分辅助材料的纯度要求更高,因此N型硅片更换石英坩埚的频率更高。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目前单个石英坩埚可以拉6根左右的P型单晶硅棒,但只能拉3根左右的N型单晶硅棒。
中国单晶坩埚用高纯石英砂的需求量约占世界的90%
据中国光伏产业协会统计,我国单晶硅的市场占有率从2017年的27%上升到2020年的90.2%。按照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目前我国单晶硅片的产能占到了全球98%左右,所以我们判断中国单晶硅片未来的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提高。由于中国单晶坩埚的产量占全球的主要份额,所以我们判断目前中国单晶坩埚用高纯石英砂的需求约占全球需求的90%。
CPIA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增加134GW,假设单个单晶炉需要更换2.5个石英坩埚,可估算2020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为134GW。据光伏行业协会统计,单块石英坩埚的消耗约为。
110kg高纯石英砂(坩埚重约100kg,按90%的原砂利用率估算),可估算2020年国内高纯石英砂需求量约4(40.2*90%)。据中国石英网资料,中国进口约3万吨的高纯石英砂。
鉴于20年来公司外销高纯石英砂7272吨(主要用于生产单晶坩埚),以及国内一些小厂可提供小批量高纯石英砂,可估算20年内光伏用高纯石英砂达3.7万吨。
通过敏感度分析,23年我国对高纯石英砂的需求为6.5-13.5万吨。把N型光伏电池的渗透率和石英坩埚工作时间延长比例作为两个参数,做了敏感性分析。在极度悲观的情况下,23年高纯石英砂的需求也将达到65,000吨,相比目前增长60%以上。
且高纯石英砂,稳定大批量进入门槛极高,全球仅有三家供应商。并且公司的产品售价低于竞争对手1/3,在增量市场上,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高纯石英砂价格具有优势,进口替代进程加快。
现在世界上只有美国尤尼明、挪威TQC和一些公司能够大规模生产高纯石英砂,并估计目前进口高纯石英砂占国内需求量接近75%(按4万吨需求量,挪威的TQC和公司)。
国内石英砂替代进口进程加快,一是在客户拓展方面,根据公司年报,公司已经与隆基绿能/晶澳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
在产品质量方面,公司高纯石英砂在纯度/金属杂质含量/粒径分布/包体含量等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三,公司在产品价格上具有优势(单价低于国外产品约30%)。据欧晶科技招股说明书,欧晶科技绝大多数高纯石英砂是从美国西比科公司(尤尼明母公司)购买的,20H1采购单价为3.05万元/吨。
据公司债券评级报告,受益于光伏市场需求良好,2020年外销高纯石英砂单价约1.97万元/吨,YoY+10%,单价仍低于进口产品的30%。
此外,半导体订单量有望增加,电子级生产线投放平稳。
到2019年底,公司完成了TEL高温领域的认证,20H2通过了LAM刻蚀领域的认证,同时美国应用材料(AMAT)认证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预计国内设备厂商如长江存储/中芯/北方华创也将在公司认证中。
经过验证后仍需下游客户的进一步开发,以及不断导入的产品,经过20年1年的前期准备,公司半导体订单已开始放量,预计21/22/23年公司半导体石英材料销量为825/1575/2775吨,YoY+120%/91%/76%,销售收入分别为1.5/2.9/5.1亿元,YoY+127%/96%。
关于产能,根据公司可转债跟踪评级报告,公司6000吨电子级项目(18条线)已投产6条生产线,受有关土地及配套设施的影响,公司电子级生产线投放进度略有放缓,预计21H2/22年分别投产4/6条线。由于半导体需求比例上升,预计21年投入生产的10条生产线中,分别有5条半导体/光纤和太阳能产品。
当前,石英股份15000吨的生产能力经过技改,可生产2万吨,市场供不应求,单位价格微涨。该公司新增的6000吨电子级工程(共18条线)已投产6条生产线,预计21H2/22年可分别投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分享仅供参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